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板块 > 胡说老北京

感慨北京胡同的名称变迁

胡少奎/文
2012年06月08日 15:14:5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闻名全世界,许多胡同的名称在历史长河中有着诸多前世今缘的沧桑变化,就像是一块“和田籽儿料”,耐人玩味,让后人们为之倾倒。有些胡同儿名称颇有些让人捧腹的来历和故事。例如,西城丰盛地区有个“牛八宝胡同儿”,是从“牛巴巴胡同”演化来的(“牛巴巴”就是牛屎)。另一处和排泄物相关的地名在崇文区的兴隆街叫做“粪场大院儿”,后来人嫌其名不雅改为“奋章胡同儿”了。更有意思的是西直门内“时刻亮胡同”,脱去马甲原来过去叫“屎壳郎胡同儿”;西长安街老邮电部后身儿,太仆寺胡同儿南边早年间有个“高义伯胡同儿”,其原名叫“狗尾(读:yi,三声)巴胡同儿”。为什么叫“狗尾巴”无考,但可以寻到它的同宗叫做“猪尾巴胡同儿”在丰盛地区,这阵儿已经被雅称“朱苇箔胡同”了。鼓楼东大街以前有个“臭皮胡同儿”,就是现在的“寿比胡同儿”。臭皮之名不雅,可供考证的价值也不多,文明成“寿比”无可厚非;宣武区牛街礼拜寺北侧有条大胡同称“熟肉胡同”,改做“输入胡同”,似乎与“清真圣地”为邻更为妥帖。

一个市场的形成,一个城市的发展,地名儿是最直接的证据,我们这一代人看似不经意的小改动,就会给后人带来诸多“历史的盲点”,说白了就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漠视。例如东城区的“驴市胡同”改作“礼士胡同”就显得有些对不起后人了,北京城的城建历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的幽蓟,作为都城也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地名儿的由来和存在自有它说不尽的故事和道理。比如前门外大街的珠市口,起先并非是珠宝的“珠”而是猪肉的“猪”,这在清人吴长元所着的《宸垣识略》中有清晰记载:“今天的两广大街上与崇文门相对‘蒜市’,与宣武门相对‘菜市’,与正阳门相对则为‘猪市’而非‘珠市’。”这是音同义不同的“文字游戏”,当然对于今人来说“珠宝市场”肯定要比“猪肉市场”体面干静,但总不能因为“侵略”词义不雅就把历史随意改改吧。珠市口往东的地名儿有三里河、桥湾儿、河泊厂、水道子等,非常准确地注明了昔日河道的确切方位,令今天没有见过旧河道的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藉此去追思和神往。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大力倡导文化的今天,应该及时叫停那些看似文雅的“短期行为”,纠正那些在特殊历史时期“被改名”的随意乱改行为,以保持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实,一些可改可不改的或者根本没有必要改名的胡同名应予以恢复。比如“大小砂锅儿”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叫做“大小沙果”呢?崇文区的“上下锅腔儿”怎么了,干嘛非要改成“上下国强”啊?西城区的“蒙福禄馆”有那么悦耳吗,为什么非要改掉朗朗上口的“闷葫芦罐儿”呀?“东交民巷”之名又比“东江米巷”好了多少? “韶九”比较 “烧酒”就真是那么“阳春白雪”吗?
开发商和推土机可以把胡同儿夷为平地,但原有的地名还是应当尊重,不好就生生地弄一个“大都会步行街”之类的新潮字眼儿,虽然看上去颇具洋味儿,但子孙后人们还会感知到“步行街”下面“历史河流的涌动”吗?他们又将以什么来证明“历史悠久的北京城”呢?

在笔者看来,图一时之快轻易对历史遗存下手,愧对前人和子孙;放弃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胡同四合院文化,而去接轨“西方的文化”,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没文化”行为。

(声明:本栏目文章系bet5365亚洲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