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板块 > 胡说老北京

贡院:不是地狱胜似地狱

胡少奎/文
2012年06月08日 15:17:1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吴敬梓先生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个情节让人捧腹。“现世宝穷鬼”范进,中举后癫狂不省人事,非请杀猪的胡屠户用歪招儿来为“文曲星”矫治才得以复原。如此“蠢货”,居然鬼使神差一步步将错就错,竟变成了朝廷委任的“钦点广东学道”范大老爷,吃拿卡要,为害乡里。吴敬梓先生的绝妙就在于让世人看到了“科举制度”的深层弊端。

小说归小说,如果范大人当年真的来到北京参加会试,就少不了要去今天建国门西北角的社科院大院后身儿——明清贡院。隋唐以后的封建社会,无论是谁,想当官就得迈过这道门坎儿,舍此,那种“恩赐”或花银子“捐官”皆非是读书人的正路。贡院是永乐十三年(1415年)初建,每隔三年朝廷在此开科。对来自全国的举子进行严格考试。乡试中榜即是举人,举人就有为官(也就是当公务员)的资格了,然后进京“会试”。三月份“会试”开考,中了榜即可以去皇上面前“殿试”。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就是“殿试”后由皇上御笔钦点的前三名。只要能参加“殿试”,尽管进不了前三名也是进士。在那年代就可以高官任做、骏马任骑,与今天的“博士后”情况相类似。当年的贡院有号房7900间,四周围是双层的高墙,墙头上荆棘密布,中间还有个像今天“机场指挥塔”一样的了望塔楼。这么说吧,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防止考生与外界联系而发生作弊而设置的。为此,考生入场前须脱鞋扒袜子地严查。那时节只是还未发明监控和透视设备,举子们也和今人一样,总能巧妙地搞一些小动作蒙混过关,“夹带”点儿什么进去——考中了就是厅局级,起码是个州府官员,铤而走一下险也是具有相当价值的事情。考试一开始,学监就会命令,把考生们反锁在一间形如“猪窝”但无前面粪圈的“考棚”内,其大小只可容纳一人一桌而已。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连BP机都没有,只有一盏煤油灯相伴,非常封闭,无任何办法与外界发生联系,只好凭肚子里那点存货,真不知当年类似于范进范大老爷那种“蠢货”,是如何越过这道门坎儿的……

据史料记载,贡院曾多次发生火灾,非常惨!所有的“考棚”号门都被反锁着,偌大7900间考场连随意走动的监考官都难逃火海,何况锁在“考棚”的莘莘学子。就像近代版的新疆剧院大火和北京网吧大火一样,都属于“集体屠杀”——但当年的贡院更加惨烈。

试想一下,都是被反锁在“考棚”那样狭小空间里,这些不远迢迢路程的各省研究生举子们,又有谁能在此时此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呢?非常无助!好似孤独的泰坦尼克号在烈焰中慢慢地沉入地狱……

天顺七年(1463年),一场大火吞噬了90多名无辜的有志青年,其中因烧伤而未列入死亡的就更多了。这就是当年贡院三年一度的真实版“科举考试”。

(声明:本栏目文章系bet5365亚洲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