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画坛新锐

青年画家张爱惠作品欣赏

2015年11月24日 15:47:3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fu_000000000053907tuqo3zoq.jpg

张爱惠,女,山东济宁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院委副主任、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津贴专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济宁“圣地英才”荣誉称号,济宁市政协委员,济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院长、书记。
  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工笔重彩人物研究生班,作品被中国文化部选送到意大利、日本、巴拿马、毛利求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展览并被收藏。作品《迎澳门回归》获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书画精品大展金奖 ,作品《憧憬》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沂蒙山秋》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精品展铜奖,作品《彝族姑娘》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精品展,《丰收》获文化部、中国文化报主办的巾帼之光全国大赛银奖,入选21世纪中国澳大利亚作品展,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获《国画家》全国小品精品展优秀奖,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二届 全国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被评为全国书画院“百名书画家”。获全国名人书画联展金奖。被评为“齐鲁百家”、“中国画百杰”。部分作品先后在《美术》、《美术观察》、《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解放军画报》、《山东画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专题介绍报道宣传,多幅作品入选各种大型画集,艺术简历被辑录入多种美术家、艺术家大词典。
或许是生于孔孟之乡,深受传统文化的熏染,生命基因之中确有着挥之不去的齐鲁文化的情结,或许是身为孔孟画院院长的职责,有一种传承与弘扬厚积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促迫,一向以工笔现代人物画享誉画坛的女画家张爱惠,于近年来改弦易辙,又执意于古典人物题材的探索,以水墨写意的手法一举推出了一系列古典人物画作品,传递出一股浓郁而纯正的文化气息。她画松下读书的高士,举笔沉思的才女,溪边垂钓的老翁; 她画荷塘听雨的佳丽,踏雪寻梅的词人,雅集论道的群贤,一幅幅悠闲适意、潇洒风流的文人雅士,一个个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的仕女美人,在她的笔下跃然纸上。她一改工笔人物画的谨严与细腻,由写实走向写意,由重彩走向水墨,由繁富走向简约,由现实回归传统,转向对传统文人画的维护与阐扬。她力图在作品中,运用水墨渲淡、点线结合的文人画的笔墨意趣,表现主体的虚与实、神韵与理气; 希冀用她的画笔撷取我们民族闪光耀眼的精神成果,让那些历史人物、动人故事和美好的图画串连起来,再现的是那珠玉般的宝贵品质,吟唱的是东方的古韵。
fu_000000000053930io01soe3.jpg

fu_000000000053947tblr2nkf.jpg

张爱惠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接受过“学院派”的教育,基本功扎实。随后,她又负笈北上,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工笔重彩人物研究生班得到名家高师进一步的点拨,艺术修养已达到全面提升。走向新世纪开始闻名画坛,以工笔重彩表现乡村生活、少数民族风情及战争题材的主题性绘画在全国性的美术大展中频频获奖,并以此获得“齐鲁百家”、“中国画百杰”、“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以其独特的风格、巧妙的构思和出众的才华为美术界所公认。
作为在工笔画坛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从“三矾九染”、“勾勒填色”的成熟观念与技法转而为水墨写意的笔情墨趣的追寻与实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间的跨度是很大的,也是难以把握的。它牵涉到观念的更新、笔墨的迥异、传承的有别,这也是大多工笔画家难以在写意领域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至此,深知其难的张爱惠开始回到画室书斋,读书、读诗、读史、读论,走进古老的传统文化,走进五光十色的华夏文明;她开始研究传统的过程,解读历代巨匠大师的作品,不仅于人物,更对传统山水、花鸟用功尤深,从中体验文人画笔墨的真谛、写意的精神,探究“书画同源”理法、“骨法用笔”的理会、“水晕墨彰”的理趣。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任何绘画都表现为一定的形态,没有形态就没有绘画。张爱惠的古典人物画的形态,属于以线造型的水墨写意范畴。从笔墨语言上看,她推崇以书入画、书法用笔的文人传统,以达到一波三折、起伏跌宕与生动飘逸的韵致。多勾少皴的用笔,简约、果断、泼辣,灵活流畅,刚柔并用,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常在以线为骨的粗细、浓淡、曲直、疏密、燥润、虚实的变化中措意奇特,一挥而就,使线的美感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或如行云流水,或似铁骑突出,同时不乏强烈的大块墨韵点#其间,使画面形成线与面、黑与白的强烈对比,强调了自然与心里空间,充分展示水墨自身奇妙与魅力。
在形与神、形与意、似与不似之关系上,张爱惠继承了任伯年传统,也旁参现代人物画名家之经验,注意形貌衣冠,尤重精神气质。正是那种来自传统笔墨的蒙养与西画造型铺垫的坚实功底,使得她有一种不逾矩镬的特殊力量与自由张力。她的用笔不是对表现对象的客观描摹,而是满怀激情地在想象的动态中把握对象的形与神,既不是对形的放弃,也不是笔墨的分离,而是力求形象的单纯而蕴蓄,直观可观而引人遐思,富于情感而不无思想。他画高士,如《寒梅傲骨》《听泉图》《对弈图》《洞庭雅集图》《松荫悟禅图》《采篱图》《竹林七贤》等,多在借画为载体抒怀古之情,较多的是一种理想环境与一种理想可感的景象提升为可感的精神境界。因此,造成了她的人物画具有一种精尘嚣、合天人、通古今的悠远之感。他画仕女,如《清风图》《听荷图》《双清图》《暗香》《春意浓浓》《秋思》《一夜春风杏花开》等作品,多在理想美的表现上用心,力求秀美充盈、比例合度、雅俗共赏,重在女性美的突破。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她对仕女身姿动态之美的敏锐捕捉,令理想的佳人活动在理想的环境之中,赋予仕女画以新的活力。
26f3db2c55a23d10db72d60833f8df1a (1).lnk她把山水融入她的人物画中,她把花鸟引进她的作品中,她将古代文人墨客置身于山川流水、长天大野的大自然中谈天说地,她把高士才女隐显于松风竹韵、蕉荫荷塘之中吟咏传情,让山水、花鸟成为烘托人物情怀趣致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景相叠,虚实互补。这种意象表现性的绘画方式,与传统文化、古老哲学水乳交融、难解难分,她把对儒家的中和、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彻悟等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一一注入她的作品,并以她自己的方式彰显和解读着传统文化的丰厚含蓄、深邃与博大。画中清逸淡远之风和高洁自许之格融为一体,把被世俗所异化了的自我加以净化,追寻的是现代都市中的古典情怀,喧嚣中的平和安详,繁华中的淡泊静谧,走的是重返古典、皈依本心之路。一切物象在她那里转换为心象,可谓“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成为对内心的体悟与本性的叩求。因此,她的古典写意人物作品及笔墨方式强调“意”的营造、注重“写”的挥洒。
中国绘画,向来以线立骨,以笔运墨,以书入画,经过千百年来的过滤与累积,使得以笔法为主导的“笔墨”成为古今中国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具表现力的绘画语言。这种语言方式和独特表现力并没有穷尽,目前正在众多画家的努力下得到与日俱新的发展。张爱惠的艺术,似乎正是沿着这种主流的笔墨方式发展而来。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她致力于提高精神境界的古典人物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也期待她会围绕弘扬传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在进一步完善笔墨表现的语言上勇猛精进,把这“天人合一”、“物我冥合”的艺术推向完美精纯的境地。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