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 陶瓷与书画

日常文心——吕金泉陶艺点评

2014年12月22日 10:25:4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相比起其他艺术门类,陶艺界在学术上的“现代觉醒”是晚来一步的,这一点已为学界所识。其中的主要原因基本上要归于陶艺的传统太深厚。这种传统对陶艺家的制约与局限也因此太严重,例如在景德镇这个陶瓷的海洋中,便曾经集中地表现出这种状况。商品性的制作和批量化的营销长时间地占据着主导趋势,对陶艺进行现代变革的实验与探索只在少数艺术家那里展开。但是,同样在景德镇,从上个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的现代陶艺之风却是有效的,一批中青年陶艺家开始思考陶艺表达艺术观念与个性的可能性,并且从不同角度去寻求突破陶艺原有规则的切入点,由此,产生了有生机的现代陶艺态势。其成果不仅是为当代艺术增添了新的品种,而且揭示出陶艺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新的角色。吕金泉的陶艺创造,就嵌落在这股学术思潮之中,并且表现出他自己的取向与他这个陶艺家的艺术品质。

若论从艺经历,吕金泉属于单纯的一类:自幼学习绘画,1983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学业结束后继续硕士研究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这种规范的学习经历和在学院任教的规范工作,使他的艺术致力方式趋于稳健,没有走上与传统背道而驰的方向,而是以对陶瓷传统经验的理悟与掌握为基础,多年来不断地进行着“修正”式的探索,在传统表现语方与技巧上点点滴滴地渗入自己的感受,在感受中悄然地强化具有观念性的因素,从而使作品自然而然地脱胎于传统面貌,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现代陶艺的群体和作品图景中,他的艺术稳当而当然地拥有一家地位。

在追求陶艺的现代风格时,有许多陶艺家在造型上下了很大功夫,试图从陶艺的立体形象上拉开与传统的距离。吕金泉也深知造型对于确立陶艺作品基本面貌的重要性,并且进行过尝试。但他在探索中逐步意识到,造型的观念意义比形象的出奇翻新更为本质,他最终选取了最为普通的、以瓶为基本形的造型方向。在拉坯的过程中,他微妙地偏离了原本周正、完整的规范,使形体呈现出一种清新别致的模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吕金泉制作陶艺的时候,在观念上不是一般的变形目的,也没有模仿流行的装饰趣味,而是从自己倾向于恬静幽远境界的性情出发,使手下的坯体自然而然地成为心理的寄托。在瓶身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上,在瓶口的曲线上,在瓶的不同形貌上,都可以看到他细微的感觉所支配的处理方式。他的陶艺作品经得起咀嚼回味的地方,不是夸张的外形和故意扭曲的变形,而是渗透在整个形象通体中的含蓄的感觉。由此,使那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形象成为一个个诗意的存在。

吕金泉作品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他的釉色肌理和开光方式,他追求恬静幽远境界的性情使他为陶艺作品铺垫了素雅的基调,就像一位歌手控制自己的声域一样,在有限的声域中展示丰富的变化。这种色调与造型浑然相合,提供的感觉类似于文人画怡淡和古典的意韵。与此同时,他创造性地取用传统,将开光的技法局部地运用于作品。在瓶身上出现的开光的片段,不再是一种陶艺的形式,而是他塑造作品意境的语言。这种片段的运用与作品偏离周正的体貌在形式上是吻合的,在内涵上也是默契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发挥了绘画的优长,在每一件作品上,用文人画的笔法点染勾画,形成或完整、或局部的写意画面,同时综合使用其他雕刻手法,使形象最终成为一个立体与平面相融合、不同的触觉相混合的世界。

采来一片风景放在眼前,瓶中自有可游可居天地,这大概是吕金泉的陶瓶给人的亲切情境。这样的作品含蓄地接通了传统文化的精深遗泽,可见陶艺家的现代意识跨越了时间的阻隔,与传统中那些会心的情分幽期密约。这样的作品也直白地表达了当下日常生活的经验价值,拉近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可见陶艺家对于艺术的无功利态度。吕金泉在最平凡的造型中渗透单纯的文心语意,或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当代取向。

文/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责任编辑:易笑薇)